欧洲深陷能源危机 美国却趁机“巧取豪夺”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巧取豪夺能源供应短缺在欧洲引发生产成本高涨、欧洲物价飙升,深陷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困顿,危机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而此时,却趁欧洲盟友、巧取豪夺大西洋对岸的欧洲美国却乘虚而入,不仅以高价向欧洲国家兜售能源,深陷还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危机不少分析指出,美国美国正将“欧洲之危”变为“美国之机”,却趁趁机从中攫取利益。巧取豪夺
近段时间以来,欧洲受能源危机影响,深陷欧洲能源密集型行业遭受冲击尤为严重,许多企业因生产成本高涨不得不减产乃至停产。面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加大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进口能源,同时在成本压力下转移产能。然而“碰巧”的是,这些措施的受益者都是美国。
能源出口方面,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中,近70%被运往了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美国能源巨头公司今年二季度利润达179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
产能转移方面,德国《商报》报道,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近期就吸引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近期宣布削减德国两家工厂一半的产量,计划扩大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业务。
有媒体日前刊发的一篇文章更是直击现实,称欧洲能源危机的大赢家是美国经济。美国是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与俄罗斯在欧洲市场有竞争关系。分析指出,美国制裁俄欧“北溪-2”天然气项目不是为了帮助盟友,而是为了卖出昂贵的美国天然气。
此外,媒体分析,钢铁、化肥等企业把生产迁往美国,这其中,美国政府的政策诱导起到了重要作用。《纽约时报》文章说,当下只是美国再工业化和经济复苏的开端,因为欧洲的工作岗位大换血才刚刚开始。美国制造业正经历反弹,企业岗位正蓬勃发展,就像20世纪70年代一样。
另一方面,分析认为,美国今年8月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或加剧欧洲生产萎缩的状况。该法案为促进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提供了大量激励措施,包括高额补贴。欧盟官员担心,美国的税收减免将令欧盟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欧洲财富和企业生产活动流向美国的情况已引起欧洲警觉。
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说:“美国政府正在用一项强有力的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个方案不能破坏两个经济体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欧洲和美国这两个经济体。现在欧洲看到了危险,我们需要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一些经济学家和行业人士警告,企业一旦决定在一个新地方投资,国家很难再要求企业回头,因为企业的决策是着眼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当下的情形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高雅)
(责任编辑:热点)
- ·国开行王卫东:将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 ·商务部召开汽车产业链座谈会 与会外资企业表示将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 ·央行: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
- ·港交所CEO欧冠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仍兴趣浓厚
- ·商务部:1-3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快速增长,实现了“开门稳”
- ·复星旗下抗原检测产品获批 研发团队负责人:相比核酸 抗原检测受变异株的影响较小
- ·火锅赛道IPO:净利润走弱翻台率下降 捞王控股仍欲扩张?
- ·四年虚增收入近16亿,合众思壮“专网通信”业务造假内幕被撕开
- ·豆瓣加强饭圈乱象治理,豆瓣鹅组等小组被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