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排队抢购“洗衣液奶茶”!小孩误喝了算谁的
方圆
外包装是顾客绿色的洗衣液桶,里面装着奶茶饮料……最近,排队南京某餐饮店一款可以喝的抢购“洗衣液奶茶”走红,不仅来购买的洗衣顾客排成长队,在一些电商和外卖平台上还有人专门代购。液奶
不过,孩误喝算这款洗衣液桶造型的顾客奶茶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这种包装会不会误导孩子,引发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排队风险?如果出现误食洗衣液现象,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抢购
1
洗衣液桶造型容易误导消费者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合作人、律师付鹏博告诉《方圆》记者,洗衣若发生小孩误食现象,液奶该款网红奶茶的孩误喝算生产者、经营者,顾客甚至未加警示标注制作、排队宣传该网红奶茶的抢购视频制作者、传播者,都可能对误食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且可能成为被索赔的对象。
而生产、销售洗衣液的正规厂商和经营者,因洗衣液外包装上都按规定标有警示标识,都尽到了警示义务,所以,若是发生误食现象,其不必对安全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孩子的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负有保护、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如果监护人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甚至带该款网红奶茶回家,从而导致家中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形成错误认知,进而误食洗衣液发生安全事故的,监护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2
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商家需担责
不仅是洗衣液奶茶,近年来,“灯泡棒棒糖”“冒烟冰淇淋”等造型独特、包装新奇的网红食品如雨后竹笋般冒出来。这些网红食品非常符合年轻人猎奇的心理,但某些食品很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比如,此前就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的女儿在食用“冒烟冰淇淋”的过程中,胸腹部皮肤被滴下的液氮冻伤。还有人将“灯泡棒棒糖”塞进嘴里后,却发现取不出来,最后只能求助医生……
那么,因食品产品包装、设计等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商家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若因包装成分导致人身权益损害,消费者可以根据受损程度,依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等法律规定,向经营者索赔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经营者还应当赔偿消费者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付鹏博介绍,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的,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还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除民事责任外,消费者有权向监管部门举报,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还会面临行政处罚。”付鹏博说。
3
鼓励创新,但不纵容毫无底线的宣传包装
除了“洗衣液奶茶”“灯泡棒棒糖”“冒烟冰淇淋”这标新立异的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有“马桶蛋糕”等容易引人不适,甚至打色情擦边球的奇葩食品。那么,这些食品包装、设计和宣传应该遵守哪些标准和底线?商家又应尽到哪些责任义务?
“食品安全是红线,食品安全不仅限于食品本身安全,还与食品的包装、设计、标识等息息相关。”
付鹏博认为,食品包装、设计、标识等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我们鼓励创新,鼓励不同产品具有自己的辨识度,但绝不纵容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违背公序良俗的毫无底线的恶搞,食品外观设计绝不能侵犯民众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另外,我国对食品包装的标识也有相关规定,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18条第(三)项规定,食品标识标注不得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根据其第32条规定,食品标识标注禁止性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同时,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第一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因此,商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外观包装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为了追求“奇、特、怪”而突破法律和公序良俗等底线。
4
消费者对网红食品应理性消费
付鹏博建议,作为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要始终关注“网红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次,对于明显有安全隐患、打低俗“擦边球”、故意“恶搞”等挑战公序良俗、道德底线的网红食品,我们作为消费者不仅要坚决予以抵制,还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
同时,在此也呼吁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完善食品包装、设计、标识等规范,守好食品安全这道红线。
5月17日,这家餐饮店的三家门店均表示,已下架所有“洗衣液奶茶”商品,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卖了”。截至目前,各大外卖平台也均无该商品出现。
(责任编辑:综合)